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攝影的意境體現(一)

中國人發明意境這一概念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意境,在中國美學中是一個獨特概念,也是炎黃子孫審美理想的集中體現。它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藝寶庫的一大貢獻。對印度、日本、東南亞等近鄰國家都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展開對意境的研究。在中國人類發展史上,從意境概念產生的那天起到今天已有無數個美學家和藝術理論家涉足這個領域,從不同的角度對意境進行了理解和詮釋,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那麼,到底什麼是意境呢?它對新聞攝影產生什麼樣影響以及在新聞攝影表現中如何體現?這是新聞攝影美學研究的一個方面,也是本文要闡述的主題。

  一 藝術意境與新聞攝影意境

  在中國美學中,意境作為美學一個重要範疇。在審美實踐中,對意境的研究主要集中於藝術領域中,探討意境的涵義,特點及構成,是意境理論能否科學化的關鍵問題。從歷史上看,中國唐朝中期意境的基本內容與理論框架已經確立。概括的說:兩大因素一個空間,即情與景的因素和審美想像空間。此後,可以說,對意境真正理解的是王國維,他認為意境是真實性的體現,即情真、景真。(清.王國維:《人間詞話》)如此看來,意境首先要求的是情感真實、景物真實。這即符合新聞攝影的表現方式,又體現了新聞攝影意境表現的現實存在。對表現真實性的情與景而展開審美想像的空間,是體現新聞攝影審美意識的主要方面。然而,在新聞攝影領域,對新聞攝影意境的研究,雖有涉及但都不深不透。實際上存在的原因首先是認識上的偏頗,其次存在著對意境理解的不透,所以才談得不夠深入與全面,不夠理直氣壯。

  (一)意境美

  對意境的理解光是情真景真是不夠的,對意境的理解,只有鍥而不捨的探討,才能對中國這個獨有的概念博大精深的內涵有所窺探。情真景真只是意境的一個真實特徵,而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形象特徵;虛實相生是意境的結構特徵;韻味無窮是意境的審美特徵。因而這幾大特徵構成意境的總體特徵,也是意境美的體現特徵。

  真實特徵。王國維認為:「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沁人肺腑,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這是王國維對意境深刻的理解。他認為情感的真實是意境的本質也是目的,對情感的描寫要「沁人肺腑」;對景真實的描寫要「豁人耳目」。這些都必須具有 「見者真、知者深」的真實感,一點假都不能摻和。這樣才能創造出真實感人的意境效果。情與景,也是內容與形式的體現。景真也是藝術表現的本質特徵,它載荷了本質與現象、目的與手段的全部信息。情真景真,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它體現著意境美的真實性特徵。

  情景交融形象特徵。中國唐代詩人王維在他的《青溪》中寫到:「言入黃花川,第逐表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清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王維這首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舒情,景真情更真。詩人筆下的青溪是喧鬧沉鬱的統一、活潑與安詳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合所形成獨特的審美意境。整個的描寫形成了一幅動與靜,生動形象的圖畫,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在意境的表現中情景交融幾乎成了意境的代名詞,景中藏情、情中見景,這種形象的創造方式,正是意境美的情景交融形象特徵的呈現。

  虛實相生的結構特徵。虛與實,也是一種變化,也可認為是一種主次排序結構,是藝術表現體現著意境的情與景虛實變化的結構關係。從意境本身來看,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實,實即是主;另一個是虛,即是次。相生是一種變化的辯證關係。虛實相生,即是相互依存關係。從表象上看,體現的是一種審美效果。從思維上看,它蘊含著由人的思維產生的聯想與想像的審美意識。

  韻味無窮的審美特徵。韻味無窮,即情韻與聯想;韻味蘊含了無盡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含有:情、理、意、韻、趣、味等因素。無窮是由情韻與聯想所產生無限的聯想。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靜夜思》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千年佳句,使人浮想聯翩,打動了多少思鄉遊子的心。這種摯樸情真的感情,奇麗瑰特的想像,達到了韻味無窮的審美效果。因此,這就決定了韻味的組成是由:物景與情感、意味與風格、體勢與語言等多種因素組成。這種組成是屬於整個意境的表現體系,而在意境的具體表現運用中則需要更加突出與集中。

  顯然,構成意境表現的因素是多種的,對意境的概念與定義的準確把握,確實產生了一定的難度。因而所有對意境的定義都基本上說明了意境的本質特性,只是涵蓋的面有所不同而已。因此,通過上述我們也可對藝術意境作適當的界說:意境是對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高度統一,能誘發和開拓出豐富想像的審美空間所構成的藝術形象整體。總之,它是人類創造的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基本形態。

  (二)新聞攝影意境

  新聞攝影是以視覺形象表現的形式來載荷信息的,是對現實存在的視覺映現,因而具有審美的視覺形象表現性。王國維認為:「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區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於理想故也。」這就是說,意境不管是創造的還是寫實其根本是來自於客觀事物,都是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對兩者的區分是很難的。王國維又認為自然事物之間的關係是:「自然中之物,互相關係,互相限制。」進一步的闡述了寫實家也是理想家,「然其寫之於文學中也,也遺其關係、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闡述他們之間存在著辯證的關係, 「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這就闡明了任何意境的創造,都必須遵照自然真實性的法則。而遵守真實性的原則是新聞攝影的本質特徵。因此,新聞攝影意境是從真實的寫實映現中蘊含了人類對理想的追求,這蘊含的審美理想範疇是范廣的,它包含了人類對真、善、美追求整體的思維意識。因而意境在新聞攝影中應當屬於一種高級的審美效果體現形態。這種意境形態的呈現,能使大眾即快速體驗到新聞攝影作品的審美愉悅,又解讀到了人類對理想的追求,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意境在新聞攝影體現的另一個顯著突出的特徵,就是含有重要內涵而又高度概括的標題與說明,它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對大眾解讀新聞攝影作品蘊含著的信息,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這種作用是直接的、快速的、深層的、理解的。因此,把意境納入新聞攝影形式的表現體系,是對新聞攝影審美表現形式的豐富與擴展,使新聞攝影具有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表現形態。可以說,在新聞攝影表現中新聞攝影意境之美,是體現人類審美追求的整體之美。這將對新聞攝影佳作的產生走向世界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新聞攝影意境,是新聞攝影者在新聞攝影拍攝時對自然情感的體驗所產生的真實情感相融合而產生的表現形態。王國維對真實的情感描述是借用了尼采的話:「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因此,「故能寫真景物、真喜怒哀樂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可見王國維把意境歸為對真實情感呈現的範疇,這是對意境實質的闡述。因而新聞攝影意境就具有了真實性的新穎特性、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徵、虛實相生結構特徵、韻味無窮的審美特徵。

  對新聞攝影意境的體現,可以通過一幅作品來體驗一下意境表現的魅力。《皇家的玩笑》這幅作品是美國唐.賴普卡拍攝。儘管他不懂東方意境的涵義,但我們用意境的理念來審視作品時,卻發現在他的作品裡卻體現了意境的特徵,這也許是東西方在藝術表現上的共性吧。這幅作品是在1983年9月,美國總統裡根訪問英國時拍攝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歡迎的場面。攝影者沒有按著一般的傳統規律拍攝,而是尋求新的視覺角度。當女王伊麗莎白表情嚴肅、莊重的在致歡迎詞時,而美國總統裡根卻在開玩笑,這一瞬間時刻被唐.賴普卡拍到。從而創造出了一種情景交融,意與境渾,虛與實、情感對比的生動畫面,表現出新聞攝影意境之美:真、景、情、人融為一體,達到了新聞攝影的新視覺,體現了新聞攝影意境的真實與新穎性。至於在圖片中所蘊含意義,可能不同的人理解會產生不同的聯想結果,這也是藝術表現的魅力所在。

  在中國新聞攝影作品意境的體現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傳統文化作品意境的啟發和影響。特別是新聞攝影者,從孩提時代就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及藝術的熏陶,更是從唐詩宋詞的優美意境中得到的熏陶和感染,這對新聞攝影都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許多新聞攝影所體現的標題,直接借用古代詩詞、成語的優美詞句,來突出其新聞攝影作品的節奏美和意蘊美。增強其吸引力和藝術感染力。顯然,中國大眾的接受心裡也具有中國傳統藝術熏陶的審美心裡特徵,這些都和新聞攝影者具有同樣的審美經驗,從而形成了同步的審美信息溝通效應。因此,意境具有這種等同的審美特點。意境的民族性、文化的融合性,反映在新聞攝影者的意境體現上,往往是自覺的溢出。然而,要體現出大眾求新求異審美心理需求的新聞攝影圖片,還需要立意新、角度新、視覺新等因素。

  新聞攝影意境美,更能體現出深層的「心靈之美」,情深景真,境界開闊,富有深意。從另一方面來看,新聞攝影技術與藝術的融合,也為新聞攝影意境的呈現提供了客觀條件。詩詞入題也是新聞攝影意境產生的藝術條件。新聞攝影意境的表現已成為新聞攝影審美實踐中的一個現實存在、一種審美追求。因此,在新聞攝影美學理論中,對意境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是蘊含新聞攝影審美效果的重要方面。

  (三)藝術意境與新聞攝影意境的關聯與區別

  新聞攝影意境是新聞攝影審美體現的一種形態。而藝術意境是對與新聞攝影意境產生直接的啟發和影響作用。它們不僅存在著內在的關聯,而且還存在著相似性:都具有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韻味無窮等特徵。但是,藝術意境與新聞攝影意境是不等同的。它們的不同之處是:具有不同的表現方法,具有不同的要求,遵循著不同的形式法則。因此,就決定了它們在創造手法和表現方式上的某些不同。

  在意境的營造上,二者存在著明顯的差別。藝術意境的營造,是藝術家通過審美實踐所產生的審美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通過審美聯想、審美想像後運用比興、誇張等藝術手段,經過藝術的再創造,所營造出的一種藝術境界。而新聞攝影意境,則是新聞攝影者對現實拍攝對象,通過運用光與色、影與調等攝影手段所創造的一種視覺形象的表現形態。

  應當說,藝術意境主要體現在以中國詩畫藝術為代表的藝術作品中。在中國畫類別中,寫意畫是最具意境的表現形式。它以形寫神,抒發畫者情感,注重物象的神態描述。表現手法概括、誇張、簡捷意蘊,意境高闊深遠、韻味無窮。是最具有中國畫藝術和民族特色的繪畫。也是世界上獨有的繪畫藝術。如清.鄭板橋。人稱「揚州八怪」之一,是揚州畫派突出的畫家,善畫石、竹、蘭等。並借助繪畫抒發自身的理念。他的《竹石圖》是體現意境的佳作。
新聞攝影創造意境是一種真實的視覺形象審美效果。然而,從新聞攝影角度來看,體現內容信息固然是主要的表現方式,但是,忽略了形式的表現這一攝影的基礎特徵,是不能全面的表現內容,過分的強調形式,往往會產生形式與內容脫離。而在新聞攝影意境的表現中,需要的是一種度的均衡。因此,要徹底的擺脫新聞攝影表現的極化困繞,這就要需要達到新聞攝影表現諸因素的統一,更不能忽略圖片與標題說明的均衡。如攝影家羅小韻從她的作品裡體現了統一、均衡的觀感。其作品不但蘊含著時代感,又具有中國傳統藝術表現意境的之美。代表作品《天安門廣場人們悼念周總理》達到了整體因素的均衡與統一,體現了真實與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徵。而且情感豐富、內涵深刻、扣人心弦,能引發出受眾的無限聯想,體現了內在與外在統一的意境審美效果。她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攝影家,這與她的文化底蘊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也可說,新聞攝影的意境表現的度,就是取得新聞攝影表現諸因素的均衡與統一。

  從藝術意境與新聞攝影意境關聯性來看,意境內涵的屬性是相似的;從各自的表現方法來看是不同的。因而認識到了關聯與不同,那麼新聞攝影就要吸收與融合藝術意境有意義的東西,來充實和擴展自身的審美表現形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