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蒲甘歷史文化

蒲甘849年建城,擁有12座宏偉的城門,並有護城河環繞。緬甸歷史上的阿奴律陀國王率兵征戰,吞併了包括緬甸南部文化發達的直通王國,在蒲甘建立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包括緬、撣、孟等民族的統一的封建王朝,於1044年定都蒲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蒲甘王朝。蒲甘從此成為蒲甘王朝歷代君王的都城,前後長達240年之久。
    在阿奴律陀建立蒲甘王朝之前,幾代君王均信奉阿利教(一個萬物有靈與大乘佛教混合的教派)。這個教派教規鬆弛,並有干涉王室和僧人享有「初夜權」等惡習,民眾對其敢怒不敢言。阿奴律陀登基後,想改信一種較文明的佛教。
    當時,下緬甸孟人王國的京都直通一帶信奉小乘佛教,口碑較好。阿奴律陀便派遣使臣前往直通取經,孟人國王摩奴訶不但不給佛典,還侮辱了派去的使臣。阿奴律陀大怒,於1057年發動了征服直通的宗教戰爭。經過3個月的酷戰,終於攻破直通,俘虜了摩奴訶王,繳獲三藏經30部,同時還帶回大批僧侶與工匠藝人。阿奴律陀大力宣揚巴利語系佛教,命令工匠大造佛塔,以此作為安定民心、維護和穩定統治的重要國策。
    在此後的243年間,歷代蒲甘王都執行這個國策,效仿阿奴律陀護佛宏法,並認為廣建寺塔將功德無量。於是,在蒲甘方圓數十公里範圍內建了444萬餘座,使蒲甘享有「四百萬寶塔之城」的稱號。
佛塔之都
    相傳蒲甘地區曾有400多萬座佛塔,這些建築精巧、風格各異的佛塔遍佈城內城外,無論鬧市或者郊外,都能見到蹤影。這些佛塔形式不同、顏色各異,高低不一,但都精雕細刻、獨具匠心。蒲甘王朝的建塔規模之宏偉,堪稱緬甸建塔歷史上的頂峰,建塔藝術幾乎集緬甸建築藝術之大成,迄今依然保持著緬甸宗教聖地的地位。
    建造佛塔,是緬甸小乘佛教的一種傳統,無論是國王、僧侶還是平民,建造佛塔就是完成一個最大的善果。人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修建一座獻給佛的塔。獲得善果並非個人獨享,而且可以惠及眾生。他們一生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臨死時把全部積蓄捐獻出來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卻心願。

尊敬僧侶
    蒲甘是個全民信佛的地方,人們對僧侶非常敬重。在古代,佛教大法師就是國王的國師。國王見國師必須赤腳膜拜。召見法師時要主動讓開寶座以示尊敬。人們見到僧侶要停步,雙手合十。躬身施禮。在現代,緬甸人對僧侶的崇敬之情絲毫未減。對僧侶講話要用敬語,出門坐車或乘船,要給僧侶讓坐。若因佛事出門,國家要負責給僧侶買票。求見僧侶要行五體投地禮。哪怕是親生父母見了剛剛入佛門的兒子也要行大禮。
    人們在佛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下樂善好施,緬甸人認為,如果能在炎熱的夏天向過路人施捨一杯清涼潔淨的水,都是一件很積德的事。
返回列表